在校成績約維持在系排 15%,GPA 4.05。大一二擔任兩個社團幹部,參加系隊。大三加入實驗室開始做專題,大四參加系上專題論文競賽獲得優等,也做為第一作者參加研討會的海報比賽。大學四年共領了 5 個學期的獎學金。多益 835,英文能力於材料系算普通。
從大一到大四,發現自己對材料系課程的掌握度不錯,相對電資方面嘗試後興趣不大,所以便想繼續往材料領域發展。在材料領域,到業界工作的基本門檻是碩士畢業學歷,所以我便準備材料相關研究所的申請。
因為清大材料與台大材料資源差不多,甚至清大給予材料系的資源豐富,加上專題加入合拍的實驗室,所以決定直接留在清大。 選擇材料所與半導體學院材料部則是因為這兩所是在清大內與材料直接相關的系所。沒有投半導體學院製程部,是因為製程部內材料所教授的選擇比材料部少。
約花費兩週時間準備書面審查資料,而材料所與半導體學院材料部的書審準備資料類似,故一並列出。
專題相關問題 4 題
讀博班意願
有沒有申請其他學校
半導體材料部與材料所都正取要讀哪:我是老實以對說要讀材料所。另外,建議準備英文版本的面試回答,因為有機率要英文面試,至少在我申請這一年,有一間是以英文面試。
最後,非常推薦在準備書審與面試時,與同要推甄的朋朋一起準備,朋朋不一定要相同領域。一起準備不但能幫對方看資料的盲點,幫練面試,也可以在情感上互相扶持,一起半夜崩潰,讓準備的同時有辛苦又有趣的回憶。
申請材料領域研究所的話,非常建議在大學時找教授做專題,且完成一份完整專題報告,申請上會大大加分。成績方面,須維持在系上前 40% 比較保險能夠參加面試。修課方面,如果碩班有開設跟專題或是感興趣研究領域相關的課程,可以提早修習,不但可以更了解自己是否喜歡該領域,也可以在自傳提及加分。
按照我自身與身邊朋友的經驗,我覺得實驗室氛圍、教授風格 > 實驗室資源 > 有興趣的領域,能兼得當然最好,但如果不行,我覺得「人」的因素會是我的優先考量。因為友善的實驗室跟合拍的教授,會支撐著做實驗受挫低迷的我繼續努力,讓自己更加精進。但相處不愉快的教授,會讓做實驗的壓力不斷增加,消磨掉對該領域的熱情。